上周五,本刊公众平台发出了一篇关于《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档案故事》三期合集的推文,文中插了一张茶图,图说标注为“1988年7542”。
很多茶友看到以后,纷纷向小编们提出质疑,说包装纸不对。大部分人认为这是90年代以后的茶。理由大致有三点:
1、包装的整体排版不是80年代;
2、“云南七子饼”的“七”字是“大七”,而不是“港台体系”公认的“小七”;
3、“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不是“葉”而是“業”;
4、纸张厚薄、手工纸、机制纸问题
……
针对茶友们的疑问,今天本刊特别将刊登于2019年1月刊《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档案故事(三)》中由原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特种茶部经理昌金强先生撰写的原标题为《拨开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包装纸上的江湖迷雾》一文在此发出。同时,今天小编特意约见了昌金强,针对茶友们关注的几个问题,进一步求证。
1988年9月19日,昌金强(右)与陈强(右)在香港华润集团门口的合影,他们在此与华润集团旗下的德信行商议如何将300件库存的7542出口给非头盘商的陈强。具体故事情节请看《普洱》杂志2018年10月刊《88青,不走寻常路的7542》。
如今,在普洱老茶界,有一些行业用语,比如“大口中”“小口中”“大七”“小七”、“尖出飞”“平出飞”等等,不懂行的人听起来像“江湖黑话”一样。这些都是港台茶商们早年通过“云南七子饼茶”棉纸包装和内飞中印刷的细微差异,以及棉纸纸张的差异归纳出来的规律,并以此作为茶饼年份鉴别的依据。按照他们的说法,对这些“行话”是这样解释的:
大口中/小口中:指棉纸下方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这行字“中国”的“中”字,“口”字大一些的称为“大口中”,“口”字小的称为“小口中”。
大七/小七:指棉纸上方“云南七子饼”的“七”字,较为细长的称为“小七”,较为宽扁者为“大七”。
尖出飞/平出飞:指内飞上的“勐海茶厂出品”的“出”字,上面的“山”比下面的“山”小的称为“尖出飞”,一样宽的称为“平出飞”。
……
1988-1989年出口成品茶价格表。7542不过300多元一市担(50公斤),换算下来不到8元一公斤,不到3元一片,真是非常低价的茶叶。
作为云南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20世纪七十、八十、九十年代的历史见证人和亲历者,我想负责任地说:这些“江湖用语”基本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兴起之风刚刚从港台地区吹进珠三角,当年供出口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无论生熟包装纸都是一样的,而且包装上也没有生产日期,确实很难分辨。由于资讯不发达,资料有限,茶商们更没有机会接触到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亲历者,所以,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归纳出了这些所谓的规律,并且不断在市场上流传,以讹传讹,甚至成为了真理。看到这些混乱的市场现象,作为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历史的亲历者,我认为我有责任还原真实的历史事实:
1988年,下关茶厂生产8663(熟茶),包装纸为手工棉纸。
七十年代,勐海茶厂作为云南七子饼茶的主要生产厂,生产的品种仅有7532青饼、7542青饼、7572熟饼、7452熟茶四款,所生产的云南七子饼茶包装由当时统管云南全省茶叶产、供、销业务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设计并在昆明的“华山印刷厂”印制后发运到勐海茶厂。七子饼茶的外包纸使用民间手工制作的“手工纸”,其纸质柔薄,纸面可见许多未捣细的木纸纤维不规则分布着,这种“手工纸”是采用树皮为原料,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分散成纤维状,然后进行打浆,就是用人工臼捣的方法进一步的使其分散为纤维,并使纤维产生一定的分丝纤帚化,而成为可用纸浆;其后是抄纸;就是把纸浆掺水使其成为一定浓度的悬浮液,然后用抄纸器(竹帘等)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均匀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幅;其后是压榨;就是把抄好的湿纸幅叠放在一起,采用负重压榨的方法脱去湿纸幅中的水分。最后是干燥;就是把湿纸幅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这种“手工纸”透气性好,无工业添加剂,是包装茶叶的最佳包装纸。
80年代后期7542,半手工棉纸。
七子饼茶包装由内飞(印刷设计为:八个红色“中”字围成圆圈,中间是绿色“茶”字,下部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出品”的生产厂名称)、说明书(有关七子饼茶的中、英文简单的文字描述)、包纸(包裹饼茶的外包纸)、大票(置放与竹萝外包装内侧的阐明品名、出口唛号、批次、数量)。七子饼茶包装的内飞、包纸都统一使用“中茶”注册商标,商标为:八个红色“中”字围成圆圈,中间为绿色“茶”字,这是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在1951年注册的标准图案,要求中茶所属的各分公司统一按照标准图案使用于茶叶产品包装上。
八十年代,由于云南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人工渥堆发酵技术日益成熟,品质稳定,勐海茶厂在香港南天公司的帮助下又开发出了8582青饼、8592熟饼,出口需求大幅增长,各项包装需求量也大增,勐海茶厂生产供出口的普洱散茶使用的编织袋、七子饼茶使用的内飞、说明书、包纸等,甚至供出口的红茶木质箱使用的胶合板等都靠省公司调拨供应,公司包装科实在是忙得团团转,为此,还时常出现包装印制、发运不及时影响生产及出口交货的情况。经公司与勐海茶厂商议,决定将有条件实现就地制作的七子饼茶包装交由勐海茶厂找勐海县印刷厂及思茅地区(现普洱市)印刷厂印制。
编者按:关于包装印刷:80年代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的包装纸已经是由“昆明华山印刷厂”、“勐海县印刷厂”、“思茅地区印刷厂”三家印刷厂在印,由于当时都是手工绘图制版,所以三个厂印出来的包装纸,无论纸张、排版、字体、颜色都有一定差异。而且整个80年代,平均每年7542的出口量在200吨左右,7572的出口量在600吨左右,加起来是800吨。这800吨的饼茶,无论生茶、熟茶,包装纸用的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每一件的竹篓上的大票上标注是7542还是7572。
我们来做个计算题,每公斤毛料可以做2.8片茶,800吨茶,就是224万片,200多万片茶,就需要200多万张包装纸、内飞和说明书。分别由三个印刷厂印刷,那么即使是同一年份的茶,包装纸上也是有差别的,这都是很正常的。
计划经济时代,每年春茶季的“全省茶叶工作会”以后,省茶叶公司就去广交会签订单合同,再给各茶厂下生产任务。勐海茶厂全年都会生产7542和7572,分批次交货。同一年份的茶,不同批次,用到不同印刷厂的包装纸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80年代后期7542,半手工棉纸。
1998年7542,机制棉纸。
随着造纸工业的进步,茶叶包装纸也在改进中,出现了半手工的质地较均匀的纸张(以机器代替手工臼捣纸浆),印刷厂在使用此类纸张时废品率明显降低,印刷质量也相对较好,因此八十年代的茶叶包纸就有了“手工纸”和“半手工纸”混合使用的情况。九十年代中期,“手工纸”、“半手工纸”不再生产了,1996年云南七子饼茶的包纸全部改用了“机制棉纸。”
编者按:关于纸张:80年代的包纸,“手工纸”和“半手工纸”是混用的,直到1996年以后才全部改用“机制棉纸”。所以80年代的茶所用包装棉纸并不统一。
1988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50周年庆典,公司发给所有员工和嘉宾每人一套纪念品,包括:一对石英表,一条皮带,一个司徽,还有一片7542,用精装纸盒包装。
昌金强把这套纪念品保存到了今天。这片7542的年份肯定是1988年以前的。而他的包装却与市场上大家认可的“88青”有细微差别,这就是因为同一年份的茶,其包装纸来自三个不同的印刷厂而导致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印刷制版全是手工绘图制版,勐海茶厂拿了七子饼茶的成品包装给印刷厂,由制版师傅手工排版(铅字印刷,是将铅字排列成印刷版后印刷)。在勐海、思茅这类当年条件较差的县、区级印刷厂,不可能备有字体齐全的铅字库,在实际印刷中,某种字体的某些铅字因使用频繁后损坏了,又没有备用的,就找了相近字体的字代替,这样就出现了字体差异的情况,印刷使用的各种颜色也是人工调色,调色师傅全凭经验和感觉,气候变化、光线强弱对调色影响很大,每一批次的印刷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常的,甚至没有任何人会去关注这些差异。
编者按:关于“葉”和“業”:虽然省茶叶公司经历过多次的更名,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中茶公司改制前,公司名称从来没有出现过“茶业公司”的字眼。所以,印成“業”字,完全是错版,很可能是“葉”字的铅字模损坏后,拿了“業”字替代,这在当时的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包装印刷上是比较普遍的,毕竟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在当时是非常低价的产品,没有谁会去在意这些小细节的。也没有人去统计,哪个年份的包装印成了“業”字。
70年代以后,云南省茶叶公司的历次更名中,从来没有“茶业公司”的字眼,包装上出现的“业”字,一般认为是印刷厂字模损坏,用了相近的字模替代导致的。
勐海茶厂在包装七子饼茶时,拿到什么就用什么,不管是昆明印制的还是勐海、思茅印刷厂印制的,包装的细微差异与茶叶品质无关。而如今普洱江湖所谓的“雪印”“水蓝印”“大口中”“小口中”“大七”“小七”“高脚七”“尖出飞”“平出飞”等术语其实是当年印刷差异所致,并不足以作为茶品年份的判定依据,很可能同一年份或者一批茶中都有不同的包装纸和印刷字体。
编者按: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茶,能留到的现在的并不多,批次也不齐全。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茶,前提是得有一定的量,才具备炒作或者流通价值。茶商们把能够在市场上见到的,有一定量的老茶,根据其包装特点进行命名,比如“88青”、“94事业青”、“73青”、“97水蓝印”之类的名字。然而它们只是当年几百吨、上百万片7542中留下来的很少一部分而已,它们的包装特征并不能完全代表那个年份所有茶品的包装特点。由于特殊历史条件下,一个年份的茶在包装上也是会存在一些细微差别,有些不同特征的茶包装,你没有见过,不代表它们在历史上没有存在过。也许这才应该是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老茶包装时保持的一种基本逻辑。
而广东及港台茶商在自己有限的商品体系内形成了一些关于老茶包装的判定方式和系统,并因为话语权的关系,而发展成为一定圈子内公认的方法,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